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音识别……如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数据安全怎么保障?识别精度如何更高?
2月27日,蚂蚁金服宣布在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成功申请成立“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组,并立项“生物特征识别多模态融合”国际标准,这标志着中国在生物识别国际标准输出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IEEE是目前全球最大非营利性专业技术组织,其标准协会IEEE-SA是世界领先的国际标准化机构。而为生物识别技术设立标准工作组及国际标准,则有助于其在全球范围内更安全、更规范地推广应用。
人脸识别是生物识别最新方案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目前在工业界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它指的是利用人固有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并应用生物统计学、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原理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技术。
刷脸技术普及的原因是,人脸信息最权威、安全等级高,并且不需要像指纹一样额外增加其他辅助设备,因此相关技术应用最新,也最广泛快捷。值得强调的是,在识别人脸过程中,机器识别的并不是最初的二维图片,而是识别后转换成的数学模型,生成一串独一无二的数字。目前刷脸技术可以抵御打印照片、数字照片、软件模拟的3D脸等伪造破绽,为确保金融级安全性,据蚂蚁金服介绍,他们还融合了一系列风控措施为刷脸支付用户使用安全保驾护航。
多模态融合弥补单模态识别缺陷
目前存在2D人脸、3D人脸、多光谱人脸等多种模态,每种都有特定的优势和局限,单种模态的识别无论在识别性能还是在安全性上均存在瓶颈,多模态融合是人脸识别乃至生物特征识别的重要发展方向。
自刷脸支付应用以来,识别误差、盗刷、隐私侵犯等怀疑的声音不绝于耳,多模融合技术作为人脸识别的重要突破,提高了刷脸支付的技术门槛。它不光能够通过多因子的方式提升识别精准度,也能在一定程度降低不同场景下的干扰程度,以及在用户隐私安全方面有所进步,最重要的是,相比传统单模态算法,能够应用于刷脸支付等金融级场景领域,低至千万分之一误识率降低了刷脸支付的安全隐患。
由技术引领到标准引领
标准就是引领,在全球专业权威机构被认可,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技术含量迅速提高,最为重要的是,生物识别普及的前提是标准化的落地——推动相关产业标准的出台,并推动产业标准成为国家标准,进而成为国际标准,蚂蚁金服此次加速了我国刷脸识别在各领域的应用进程,其中刷脸支付作为"兵家必争之地",2020各方资本、科技、人力的投入将加速布局与拓展。
支付巨头争先牵头标准制定
除了蚂蚁金服外,近日,银联根据自身刷脸支付试点技术检测要求出示了一批符合标准的产品列表,检测项目是辨识算法、活体检测、终端安全三类。虽然目前央行的人脸识别标准没有正式发布,但已经有了试行版,其中对于人脸识别线下支付提出了细化要求,根据不同场景、不同用途、不同支付机构、不同商户类型的人脸识别支付安全要求有所差别,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策略。
随着各支付机构在国内、国际的频频“出手”,蚂蚁金服生物特征识别多模态融合”国际标准立项、银联高级别检测技术标准项目成功试行,都加速刷脸支付的市场裂变下沉。商户不论大小、商圈不论远近,刷脸即流量,流量即金钱。
未来,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也都离不开数字社会的承载,现在是消费互联网红利到产业互联网红利的年代,2020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在潜移默化的推动着数字化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刷脸支付产业作为数字化社会重要的一环,将释放怎样的能量,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产品了解
欢迎扫码加入云巴巴企业数字化交流服务群
产品交流、问题咨询、专业测评
都在这里!
2020-03-17 16:18:55
2020-03-18 17:12:48
2020-04-01 11:20:37
2020-04-28 14:05:15
2020-03-18 17:36:15
甄选10000+数字化产品 为您免费使用
申请试用
评论列表